本文作者:admin

泉州清净寺(别具异国情调的泉州清净寺)

admin 2023-07-24 00:42:13 50 抢沙发
泉州清净寺(别具异国情调的泉州清净寺)摘要: 文/郑焕章泉州市区涂门街北沿矗立着一座我国现存年代最早,具有典型的中世纪阿拉伯风格的伊斯兰教寺。它原名圣友寺,后称清净寺,按阿拉伯语译为艾苏哈卜清真寺。1961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...

文/郑焕章


泉州市区涂门街北沿矗立着一座我国现存年代最早,具有典型的中世纪阿拉伯风格的伊斯兰教寺。它原名圣友寺,后称清净寺,按阿拉伯语译为艾苏哈卜清真寺。1961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于世。


清净寺肇建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至三年(伊斯兰教历400年,即公元1009一1010年),元武宗至大三年(1310年)重建,明、清两朝又有重修或加以扩建。现占地面积2500多平方米,平面呈方形,寺门朝南,主要建筑有门楼、奉天坛、明善堂。


门楼,通高11.40米、基宽6.60米,系用加工平整的花岗岩石和辉绿岩石砌筑而成。它设三个隔间,并开有四道巨大的尖拱门而形成一条甬道直通寺内。第一隔间由辉绿岩石雕砌的龙骨状尖拱门连接半穹窿的顶盖构成,穹顶饰以莲花一朵,其凹壁镶砌呈放射星形的枝肋,建筑学上称作星形穹窿,给人以无限向上之感。第二隔间用花岗岩石雕砌的半穹窿顶盖,饰以类似蜂巢状的图案,据说象征着安拉的99个美名。第三隔间即第三、四道拱门之间的上方则是一个砖砌并涂上白灰的拱拜式圆顶。甬道的东西两壁上还凹砌六座尖弓宝盖顶的壁龛。


门楼的顶层是望月台,阿訇在每年伊历9月的斋月结束前夕登此寻看新月,以决定开斋日期。平台三面环筑“回”字形砖垛,犹如城堞,使门楼显得更加雄壮伟丽。门楼的正额和后墙分别嵌有《古兰经》文和反映该寺建造历史的阿拉伯字浮雕石刻。一踏入寺门,令人仿佛进入了阿拉伯世界。


奉天坛在门楼的西侧,是原来的礼拜大殿。明万历三十七年(1600年)重修时,它尚盖有屋顶,现仅存用花岗岩条石及正方形丁头交错砌成的四壁,依然十分坚实牢固。伊斯兰教信奉真主安拉,不设偶像,祈祷时朝向麦加圣殿克尔自膜拜、因麦加地处我国的西方,故大殿的主向在西。其西边筑有“凸”字形的墙体、中部量方形的凸出处则是讲经坛,为阿訇率领穆斯林举行礼拜的地方、讲经坛的西墙正中凹砌一尖弓宝盖顶的高大壁龛(米哈拉布),南北两侧墙各开一扇长方形大窗,转角伸展的左右二墙也分别各开两扇大窗和凹砌三个大壁。


奉天坛的南墙外向大街,敞开着八扇的长方形大窗。在南墙的外壁、西墙的内壁、东墙的门楣上以及所有壁龛内都嵌有《古兰经》文的阿拉伯字石刻、宗教气氛颇为浓烈。象这种注重宽敞明亮的建筑格局,是伊斯兰教崇尚清净、光明的体现,它系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礼拜大殿的流行模式,如今在中东的阿拉伯地区也所见无多了。


明善堂在奉天坛北侧,明万历年间重修清净寺时所建,现存为近代改建。它系二进三开间、硬山式的中国传统建筑,如今暂作礼拜场所。


原有寺内还建有宣礼塔、祝圣亭,后尽皆坍塌,现在门楼东侧所见到的祝圣事乃为近年重建。亭内立有两方明刻的、记载着重修清净寺历史的石碑,是研究泉州伊斯兰教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。还有一方嵌在北围墙内壁的石刻,系明成祖于永乐五年(1407年)颁布保护穆斯林的《敕谕》,它同清净寺一样,是中阿人民和睦相处、团结友谊的历史见证。




(原载《福建文化报》1995年4月20日)


本文选自泉州历史文化中心丛书《郑焕章文史类稿》




#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#
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

阅读
分享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50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